奥古斯丁的美学与艺术观点,至真、至美、至善与真理

杰书网客 344 0

在奥古斯丁的美学与艺术观点中,关于美的本体问题,答案是毫无疑问的,美的本体在于上帝,他将上帝看作至美,上帝的美是绝对的和永恒的,其他任何事物的美相较于上帝的至美而言都成为相对的和暂时的。奥古斯丁在关于三位一体的论述中,至真、至美、至善与真理本身存在于同一个三一体之中。而至美之所以富于神性与人性的光辉,盖因为无限、超越和永恒都蕴含在三位一体理论下艺术的创造和救赎使命当中。同时也为人类的内心与灵魂提供了某种慰藉和拯救的可能性,美的至高至善也就顺理成章的作为美与艺术使命的终极目标而被人们所追求。奥古斯丁艺术使命观的回归,正与现代西方以及当代中国美学发展前进的方向相吻合,当下美学的困境预示着神学美学将会再次展露出悄然兴起的势头。

996.jpg

譬如,以瑞士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为代表的神学美学流派在长时间的沉寂之后终于在 20 世纪下半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尽管同样归属于神学美学的范畴之下,巴尔塔萨的美学思想与奥古斯丁的美学、艺术思想却也不尽相同。即便如此,我们仍能看到巴尔塔萨在他的神学美学思想中继承了奥古斯丁美学、艺术思想中至真、至善、至美三位一体和艺术的使命在于救赎等观点。在当代,有一些国内学者认为中国美学传统中世俗世界与精神世界并不明显,提出过为美学补神性的口号,虽未引起广泛重视,确有可借鉴之处。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关于中国美学传统中缺失某种富于神圣性的终极信仰的论断,关注的是生命的盈足而并非生命的负疚,在某种程度上向我们提供了在当代中国实现精神超越与终极关怀的可能性。

奥古斯丁神哲学背景下的美学与艺术思想,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崇高、神圣、至真、至美、至善的形上精神家园的美好意象。至美与至善长居于此,而人若想进入形上精神家园,就必须实现形上超越与灵魂救赎。随着思想的解放与科技的发展,上帝是否存在并非一如其在中世纪时那般重要。然而,当下社会的人类却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渴望一种神性思维或形上超越精神的存在。当代人类渴望神性的回归并不因为它的神学背景,而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美与艺术的灵魂。奥古斯丁神哲学背景下的美学与艺术思想向人们昭示出一种形而上的超越性价值。在当代社会、在美学的现代性困境面前,在信徒的眼中,这价值就是上帝的救赎;然而在非信徒眼中,这价值同样包含救赎的意味,是对于人生形上终极追求的实现。在美学的现代性困境面前,奥古斯丁艺术思想中的救赎使命以其特有的超越性为人类生存提供一种永恒的价值参考和追寻目标,

995.jpg

为美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994.jpg

对当代艺术创作的范导性意义

当代艺术思潮如雨后春笋,而当代的艺术作品也可谓层出不穷,但无论是当代艺术思潮或者当代艺术作品,我们都很难看到经典的出现。艺术精神的匮乏和主体人格的缺失可以说是当代艺术作品缺少经典的重要原因。艺术精神的匮乏与主体人格的缺失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当代艺术不得不面临目前的困境。伴随精神维度的消解,艺术原本被赋予的神圣使命消磨殆尽,失去了一种博大悲悯的终极关怀品质,无法实现超越现实、人伦、社会、民族之上的精神关怀。对于世俗躯体与质料的过分追求让人类心中渴慕真理与形上之美的意愿不再坚定,当代艺术也不得不面临艰难的抉择。

18.jpg

何为艺术精神?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大致说来,艺术精神一般包含着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价值取向、艺术家所特有的人生追求以及当时社会的总体文化观念等方面。艺术精神可以说是艺术创造及其作品的思想内质和灵魂,基于此,艺术精神本身就应当包含一种追求人类生存与终极意义的自我使命。《圣经》中曾记载摩西带领他的同胞从苦难之地中走出,而艺术就应该像摩西那样,带领并指引身处现代精神困境中的人类从精神恐惧和灵魂痛苦的黑洞中走出来,帮助人类创造他们自己的灵魂或者形上精神家园。人类对于物质感官的追求与日程生活的审美化倾向导致艺术创作走向媚俗的不归路,我们已经很难在当代艺术作品中找到这种艺术精神。

优越的生活使艺术家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对人生中的苦难有一种深刻的感悟,即便少数艺术家能够有这种感悟的经历与体验,也往往选择跟随大众的审美倾向来创作艺术作品而非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也就无法借助自己的艺术创作对经历过的苦难完成精神上的超越与升华。呈现在人类面前的充满血腥与暴力的艺术作品侧重的是为让观者寻求一种视觉上的感官刺激,而不是对于人类生存苦难的怜悯与思考;描绘荒诞与丑的艺术作品大行其道,其作品中呈现给人类以绝望和虚无,而非对现代人类精神困境控诉与反抗。此种艺术作品的深度早已被其内容所消解,价值也被其形式所抛弃,最终只能成为人类自我麻醉和甘于沉沦的见证者。

53.jpg

现代人类精神困境中“单向度的人”越来越多,物欲的膨胀和精神的沉沦使得“单向度”的生存方式从现实走进艺术作品,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堕落程度着实令人咋舌。伴随着精神维度的消解,艺术应有的厚重与崇高日渐消失,艺术原本被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博大悲悯的终极关怀也难以实现,更别说那种不分社会、阶级、伦理、民族、人种、性别等而存在的精神关怀与价值关怀的实现。

创作主体的人格失落是导致现代人类精神困境中艺术精神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伟大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伟大的人格。盖因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可以洞察人类精神困境与灵魂虚无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保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面对人类生活的苦难以及形上精神追求时,不至于迷失自己。当代社会人类精神困境的出现导致人类精神跌入沉沦苦海之中,不论是普通人抑或是艺术家,在他们身上都很难找寻到曾经拥有的伟大人格和强大精神力量。艺术家本应背负的主体责任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早已被他们脱下,不知道遗失在哪里。

44.jpg

对真理的求索、对世人的悲悯、对伦理的关怀早已成为过去的一部分。另外,当代艺术家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漠视、对人的终极关怀意识的缺失,让现今的艺术作品很难再具有如奥古斯丁艺术思想般的崇高使命。中国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当代艺术家往往缺乏宗教感,亦即对终极信仰的执着追求,面对人生的苦难要么逃避要么置之不理,没有对生命与超越的深刻思索与拷问。不论当代艺术家们如何努力地进行艺术创作,只要其作品中缺乏对于终极关怀的找寻与反思,他们的艺术作品哪怕再精巧 、新颖,都不会成为真正的经典之作。

另外,陷入精神困境的当下社会,艺术家普遍缺少一种自我观照的品格。在艺术生产进入工业化与产业化之后,当代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很难无视物质利益的诱惑,导致艺术家们无暇进入、也无意进入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洞察与剖析。缺失伟大人格与强大精神力量的当代艺术家很难发出奥古斯丁般对人生、命运地呼号,更无法让沉睡在现代人类精神困境中的麻木心灵重新睁开属灵的眼睛。

艺术精神的匮乏与主体人格的缺失,令现代社会被时代的悲哀所笼罩。艺术创造及其作品,作为人类走向永恒精神家园的引路人,从最初对心灵的慰藉到现在对欲望的宣泄,从坚定的灵魂救赎到黑洞般的灵魂毒药,当代艺术精神品格的极度缺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结局,这势必需要关注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992.jpg

当代社会的艺术生产日益趋向世俗化与感官化,而作为艺术生产主体的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则被平庸与低俗日渐侵蚀,面对此种境况,身处现代精神困境中的人类更加迫切的渴望增加精神的深度和灵魂的厚度,也愈加盼望超越与救赎的再次降临。奥古斯丁关于艺术使命的论述,对当代社会来说,这使得艺术作品的形上品格又一次确立与坚定。不论是突出艺术使命中的救赎意义,抑或是在自我观照中如何构建艺术家的人格,都以奥古斯丁所特有的对生命与价值的关怀来对当代艺术如何走出困境这一问题做出解答。


标签: #名家简介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