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杰书网客 527 0

关于作者

史蒂芬·柯维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入选美《时代周刊》“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柯维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

柯维的代表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以32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2002年,《福布斯》将其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这本书写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因此,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变成高效能人士,还要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可以循序渐进地教我们掌握自己的人生。

203.jpg
七个习惯概述

习惯一、积极主动

什么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首先是个态度,往小里说是指做事的态度,往大里说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

怎样算是积极主动?

真正的积极主动是具有正向语言、态度价值观,关注影响圈的人。

正向语言代表面对事情时的正向思维,比如消极思维的“我不得不这样做”,正向的表达则是“我更愿意这样做……”比如“要是……就好了”的正向表达应该是“我打算……”看似是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其实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做事效率的不同,还会面临截然不同的发展与机遇。

态度价值观是人在逆境中的态度和回应,是境界最高的一种价值观,往往能够更高的角度看世界,审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中发现,人在逆境中可以不受困扰,可以拥有独立自由的自我意识。意思是,虽然人的身体在固定的环境中,但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人的意志不受外界控制,受你自己控制,真正重要的是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们,如何去回应它们。

即,人可以自主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所以当你再听到基因决定论(遗传影响)、心理决定论(原生家庭影响)、环境决定论时,你可以不用那么在意了,“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你有新的选择,你可以超越痛苦和环境,去诠释你自己的价值,去做出你自己的回应。

明白自己要积极主动后,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除掉我们不感兴趣、不关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就是影响圈。

关注影响圈是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我们把自己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影响圈里的话,做的都是自己能力范围的事,那么会收获事情的正向反馈,激励我们不断积极主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力悄然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影响圈便会越来越大。

反之,如果总是聚焦自己短板,总是盯着弱点、问题,结果往往充满抱怨,消极被动,逐渐变成受害者。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什么是以终为始?

简单说就是,出发时始终牢记你的终点是什么。

其实它要表达的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遵循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内心指导体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你最重视的东西,有你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东西该成为你的日常行为指导。

也就是说,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先认清方向。

但如果你现在处于迷茫期,并不清楚自己的方向怎么办?

作者在书里给出了一个方法:假如有一天你去参加你的葬礼,你想在你自己的葬礼上说些什么?也就是说,在你死去的时候,回望你的人生,它该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你可以以它作为启发,寻找适合你的方法。比如,你希望你死后别人提起你来是怎么评价你的?或者想象一下在你五十岁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者,给五年后的自己写封信,又或者假如你六十岁,你会跟现在的自己说什么等等。

当我们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生活将会不同。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或者收获,也许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以终为始有两个原则基础:一是主动设计,二是自我领导。

主动设计:“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我们做任何事都会先在头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施。头脑构思是第一次创造,具体实施则实际上是第二次创造。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二次创造,有人是自己主动设计的,有的人是外部环境、他人安排的,有的人是旧有习惯认知限制的……我们可以经常审视自己,是主动创造,主动掌控的,还是被动接受的。记住,你的人生由你决定。

自我领导: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是我要干什么事,管理是我要怎么干。领导是第一次创造,管理是第二次创造,领导先于管理。领导确定干正确的事,管理关注如何正确地干事。在自己的人生中,首先要学会自我领导,再去琢磨自我管理。

使命宣言:以终为始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确定你的“使命宣言”,这是在确立你的愿景和价值观, 它包括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订定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当然还可以有家庭宣言、公司宣言、小组宣言等,包括我们该做什么;完成目标实现价值需要什么行动计划等。

习惯三、要事第一

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要紧的事排在第一位——先做最重要的事。

“以终为始”为我们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积极主动”让我们燃起内心的激情,“要事第一”则让自己对所有其他不相关的事情大声说“不”。

我们有了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学会了自我领导,接下要进行的就是有效的自我管理。

如何分辨轻重缓急?

比较清晰简单的方法就是时间矩阵,也叫四象限法,我们发现日常需处理的事务可简要分为四类:

204.jpg

大部分人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但高效能人士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第二象限,这样不但处理事情更加游刃有余,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也会很大程度减少第一象限的事务。

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 而是机会。不在各种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型的,能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主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

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主的自我管理有四个步骤:确认角色、安排进度、每日调整、付诸实践。

205.jpg

习惯四:双赢思维

人际交往最好的模式就是利人利己——双赢。

如何才能做到双赢?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首先具备双赢品德(诚信、成熟、知足),其次建立双赢关系(往情感账户里储蓄),再次确立双赢协议(预期、方法、资源、考核、奖惩),具备双赢体系(结构 ),最后通过双赢过程完成。

此处建立经营情感账户,我们可以看做是第二象限的事务,不紧急但却很重要。

什么是情感账户?

我们都知道银行账户就是把钱存进去,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人与人之间也有一个无形的情感账户,储存的是信任感、安全感。储存地越多,与这个人之间越信赖,关系越好,甚至犯了错也可用这笔储蓄来弥补。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减少情感账户的余额,甚至透支, 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等。

书中向我们推荐了情感账户的七种主要的投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道歉、无条件的爱。

双赢四个步骤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道对方,再尽力让对方了解自己。

这首先不能只靠技巧,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觉察到交往过程中对方使用的是技巧,就会有受骗和被操纵的感觉,自然不会有信任了。所以,知彼解己,首先就是要靠人的品德。只有品德才会长久发挥影响力。

不过,如果非要说有技巧的话,那就只有一个:移情聆听。

什么叫移情聆听?

换句话说,就是带着共情、同理心去聆听。

我们大多数人在聆听时,几乎不自觉地会把自己代入进去,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话,这种代入感下意识会带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接下去可能就会提出意见建议,而其实忽视了对方才是当事人。这种做法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不可取的。

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求同存异是双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聆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人人都渴望知音,渴望有人真的倾听自己,所以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和时间,将是事半功倍的。但其实它并不算技巧,聆听他人需要真情实意的,真诚地去理解他人,你才能做到移情。

知彼解己处于影响圈中心,真诚聆听他人会让你的影响圈不断扩大,而对你更加正向的反馈,你将会发现,你越聆听他人,越靠近TA的灵魂,越会欣赏和尊重他们。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指1+1远远大于2,它让我们在合作中,求同存异,发挥各自特长,为了共同目标贡献出各自的一份力。比如踢足球、打篮球等。

统合综效可以看做前五个习惯的总结,它的关键是要尊重差异,然后再去运用知彼解己的习惯,耐心聆听对方,找出双赢的办法。此处还要谨记,凡事都有三种以上解决办法,当遇到分歧时,要保持开放、创造的心态。

书中的小练习,可以帮你更好地认识统合综效。

练习一:你个人对差异有多尊重?

206.jpg

分数越高,你的统合综效能力越强,分数越低,你需要学习和l改善的就更多。

练习二:团体中,你是统合综效的推动者还是绊脚石?

207.jpg

通过练习可以观察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态度,找到需要改善的地方。

习惯七:不断更新

如果你做到了前面六个习惯,要记住更重要的是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它的四个层面分别是:

  • 身体层面: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 精神层面:欣赏优秀艺术作品,阅读,走进大自然,回忆美好点滴,冥想、独处等。

  • 智力层面:学习知识,阅读、写作,参与组织和规划等。

  • 情感层面: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完成,保持自我激励和鞭策。

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每天的个人领域的成功”(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实现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更新 )是培养七个习惯的关键,完全在个人的影响圈范围内。

总结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知与行之间也存在一段距离,了解了七个习惯并不等于就能做到它们了,做的时候很可能并不那么顺利,要坦然面对,并允许自己失败、重启,不断努力,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标签: #图书推荐 #经典图书 #读后感 #疯狂书单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